1、结构系统化
首先是系统结构上,赛思(T-SES)和我们在市面上见到的MES不一样。常见的MES系统是模块化的,模块之间有着业务的串联,每个模块很难独立运行。
而赛思(T-SES)基于系统化的结构,分为生产运营管理子系统(POM)、维护运营管理子系统(EOM)、物流运营管理子系统(LOM)、技术运营管理子系统(TOM)、质量运营管理子系统(QOM)、SCADA子系统共6大子系统。
子系统结构最大的优势在于每套系统都可以独立运行,客户甚至可以单独购买其中的一个子系统。可以说,赛思(T-SES)的任意子系统就相当于一套独立的管理系统。
2、打造业务多元化终端
世面上很多MES服务商认为其系统可以在一体机、PAD、PDA等多终端上使用就是多元化终端。在赛思(T-SES)看来,这样只能称得上是多元化硬件。
而赛思(T-SES)为了实现多元化终端,根据业务流程和用户群体设计了7大终端。举个例子,企业中质量相关业务由质量部门进行执行监督,所以我们设计了单独的一个QC终端,这个QC终端可以装在市面上任意一款常规的工业硬件上使用。基于业务功能和用户群体定义,这就是赛思(T-SES)对于多元化终端的理解。
MES作为生产执行系统离不开生产、质量、物流、技术四个核心要素,对这四个要素文谷赛思(T-SES)都有独到的认识。
3、赛思(T-SES)理解的工艺——数据化、可视化、标准化
工艺是技术中重要组成部分,对工艺的理解,也是赛思(T-SES)的第三个优势。什么是工艺?对于这个问题,市面上很多服务商简单地理解为工艺就是文本描述。
赛思(T-SES)对工艺的理解更多的是对工艺标准的理解,每道工艺都有严格的输入输出标准,从输入对人机料法环的理解,到对输出尺寸的控制。赛思(T-SES)执行的工艺实际上是一个工艺建模的过程,数据化、可视化、标准化——这才是真正的工艺。
4、赛思(T-SES)理解的生产——进度控制、工艺控制
什么是生产?很多企业认为使用条码扫描进行报工和反馈就是生产。而赛思(T-SES)理解的生产体现在对生产进度的控制,对工艺的控制两个方面。通过报工或生产节拍了解生产进度,进而控制生产进度是一方面。而生产过程中最核心的是对工艺的控制,赛思(T-SES)早在生产开始之前就对应该由什么人来加工,应该使用什么样的刀具、模具,以及用哪些批次的物料来加工进行了严格的控制,从而实现对工艺的控制。这样一来才可以真正有效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生产进度。
5、赛思(T-SES)对于质量的理解——全局监控、全局追溯
许多企业对质量的关注停留在结果上,他们关心合格数是多少,不合格数是多少,归结起来只是一个合格率的指标。
而赛思(T-SES)理解的质量是一个全局监控、全局追溯的系统,从质量的标准、质量的控制,到出现问题后的围堵和追溯形成一个闭环。当生产过程中某一批次零件或某一个零件出现质量问题后,赛思(T-SES)会提醒用户,之前生产的批次具体哪些批次可能存在风险,并且对风险等级的高低进行预测。
6、赛思(T-SES)理解的物流——贴合JIT生产
说起物流管理都会提到物流的批次管理,简单地说批次就是一串数字,比如原料进库的时候根据日期赋予批号,在今后的追溯中可以找到这串数字,但是这串数字是死的,无法承载更多的信息。
而赛思(T-SES)在对批次建模的时候就已经定义好了一个批次应该关联到人机料法环的哪些因素,当批次产生后,我们会赋予批次产品、数量、位置等信息。有了这些信息可以准确知道某一物料在什么位置,应不应该出现在这个位置。
此外,我们还可以得知一个物料从一个工位到下一个工位,花了多少时间,进而得知物料在工序间的流转平均时间是多少,是否合理,有无改进空间,这才真正符合JTT生产的标准。
7、集成SCADA平台,让数据和业务相结合
赛思(T-SES)系统实现了和SCADA平台的集成,文谷SCADA平台囊括了55种协议,可以适配市面上153种设备,如果企业的生产设备在协议范围之内,并且接口开放,企业只要在系统中一键添加驱动就可以将所有的数据都传到SCADA平台中。这些采集的数据既关联设备和工作中心,同时也和企业业务相关联。